编辑|蕴藏冬夏
前言《致克劳德的探戈》是法国手风琴大师理查德·加里亚诺为纪念好友所作的一首手风琴探戈作品。
这首作品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演奏家们和听众最喜爱的作品。因此出现了各种独奏,重奏以及不同乐器组合的版本。
该作品在音乐性和技术难度提高的同时,更能体现手风琴独特表现力,加上原作本身的高流传度,使得此曲受到广大手风琴演奏者的喜爱,并在各大国际赛事的舞台上以及音乐会中被频繁演奏。
作曲家简介理查德·加里亚诺(RichardGalliano),1950年12月12日出生于法国戛纳,是20世纪最著名的意大利裔法国手风琴演奏家和作曲家。
他在幼年时就被音乐所吸引,从4岁开始便跟随他的父亲卢西恩·加利亚诺(LucienGalliano)学习钢琴和手风琴。
天赋和努力使他很快进入了尼斯音乐学院,师从于管风琴手皮埃尔·科切罗,并学习和声,配乐及长号等课程。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14岁时他开始对爵士乐产生兴趣,发现手风琴在爵士乐中处于空白后便开始在手风琴演奏中尝试和研究。
在此期间,加利亚诺先后分别在西班牙(1966)和法国(1967)举行的手风琴比赛中获得少年组冠军。
70年代他搬往巴黎后便开始真正的融入爵士乐,他与很多爵士音乐家合作演出,同时也为一些电影音乐灌录唱片等。
1980年与阿根廷作曲家和班多钮演奏家阿斯特·皮亚佐拉(AstorPiazzolla)会面后两人成为了莫逆之交,并保持了长达十年亦师亦友的关系。
在皮亚佐拉的引导下,他掌握了属于自己的音乐风格,皮亚佐拉强烈鼓励他就像自己创造阿根廷“新探戈”那样,创造法国的“新缪赛特”。
1985年,他发行了专辑《Spleen》,在这张专辑中引入了新爵士缪赛特的音乐概念。
1997年,加利亚诺凭借专辑《NewYork》获得了法国“VictoiredelaMusiqueJazz”奖。
在他漫长而多产的职业生涯中,加利亚诺以自己的名义录制了50多张专辑,从古典音乐到爵士乐都有独特的表现。
他的作品如《SongforJoss》、《ValseàMargaux》、《WaltzForNicky》等都广为流传,技术性和音乐性并存的特性使其在各大手风琴赛事中被频繁演奏,受到各国演奏者以及听众的喜爱,也成为了流行手风琴的经典曲目。
作品简介《致克劳德的探戈》是一首手风琴原创探戈风格的作品,是加利亚诺为纪念多年的好友,身为法国作曲家和歌手克劳德·努加罗(ClaudeNougaro)所作,首次收录于他在1993年发行的专辑《Viggio》中。
这首作品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演奏家们和听众最喜爱的作品。
因此出现了各种独奏,重奏以及不同乐器组合的版本。
由于演绎形式的多样化,以及他本人具备非常高超的即兴能力,此曲在他的演奏中每次都能让人耳目一新,在听觉上充满力量,使人感到激情澎拜,回味无穷。
改编版本作者简介杰龙·理查德(JeromeRichard),1980年6月29日出生于法国邵莱,法国著名流行手风琴演奏家。
五岁开始接触音乐,六岁时跟随法国著名手风琴教育家弗雷德里希·德尚(FredericDeschamps)学习手风琴,并很快展现出了非凡的音乐天赋。
他于1989年12月9日在邵莱剧院演出获得“手风琴小神童”称号后,1991年便录制了第一盘磁带。
并于1997年获得瑞士手风琴国际锦标赛第一名,1998年获得“大满贯”,囊括意大利手风琴世界杯比赛,德国克林根塔尔国际手风琴比赛和意大利卡斯特费达尔多国际手风琴赛事的冠军。
2002年成立了自己的乐队,并开始在法国以及世界各地巡演。
他还改编创作了大量经典的流行手风琴作品,像大家熟知的《人群》,《回忆雅各布莱尔》和《再见塞维亚》等乐曲。
改编情况概述《致克劳德的探戈》原曲由加利亚诺所作,由于他出色的创编能力使此曲具有丰富的演绎形式,但并无固定的独奏版本。
此版本在原曲的基础上增添了大量展示手指跑动技巧的炫技部分,使旋律织体更为丰满的同时也增加了听觉上的感染力。
在主题重复段落将右手单一旋律部分改为使用柱式和弦分解来演奏的同时,与左手的柱式和弦相互呼应也使得3-3-2的探戈节奏型更为鲜明和突出。
双手柱式和旋的运用也使其虽然作为独奏作品,也拥有了气势和力量感。
独奏版本在音乐性和技术难度提高的同时,更能体现手风琴独特表现力,加上原作本身的高流传度,使得此曲受到广大手风琴演奏者的喜爱,并在各大国际赛事的舞台上以及音乐会中被频繁演奏。
《致克劳德的探戈》音乐作品分析
此复三部曲式主要由六个大的部分构成,其中引子部分(1-16小节)、呈示段A(17-48小节)、中段B(49-78小节)、连接段(79-104小节)、再现段A1乐段(105-134小节)、尾声(135-146小节)。
引子部分(1-16小节)是进入乐曲进本部分之前的附属的部分,这里的调性建立在C自然大调上运行,(1-4小节)以慢速流动的音符来使人进入名为思念的情绪,(9-16小节)开始进入探戈的节奏。
呈示段A乐段(17-48小节)可以看做成一个二段体,这里的两个乐段是平行的结构。
A乐段(17-32小节)可以分成两个对比性的乐句,a乐句(17-24小节)、b乐句(25-32小节),两个乐句都为方整型的8小节乐句结构,其中这里#G的出现将音乐转为了a和声小调。
a乐句可以划分成两个等长的乐节,其中前四个小节可以说是主题的初始呈示,主题出现在右手声部,以最高音持续进行,延续的第二拍,以四分音符的级进下行,随后第19小节加入了装饰音的运用,上行二度级进后下行5度跳进,随后以半音阶的上行推动引出了第二个乐节,这个音乐主题即有平稳的级进,但是跳进的运用使得音乐又不缺乏跳动,第二个乐节可以说是第一乐节的同头异尾重复,但是这里的第二乐节将调性转为了a和声小调的关系大调C大调上,左手的声部以连续的音程的进行为主。
b乐句(25-32小节)出现了新的音乐材料,上方声部的旋律的进行更多以三和弦和七和弦的形式出现,唯一不变的是左手声部,仍然自然大调的主和弦是音程的连续进行。
这里的调性推向了E大调,最后第32小节完满终止于E。
A1乐段(33-48小节)和A乐段的规模一样都为8+8小节的反正型乐句结构类型。
但是这里的上方声部和声层次加厚在主题旋律的下方加入了更厚的音乐织体,因此这也是两个乐段在平行中所存在的一定的对比的关系,因此在演奏时,都要进行一些音乐处理。
前乐句在C大调上进行,后半部分在E大调上上进行。
中部(49-78小节)是一个混合型的中部,这里即有新的音乐材料的出现,有出现了A乐段的主题材料,其中B乐段(49-64小节)可以说是新的主题材料的运用,其中可以分为c乐句(49-56小节)、d乐句(57-64小节),由于音乐材料的对比,再加上调性由B大调转位C大调再到E大调很好的符合了中部的不稳定的特点,随后的A2乐段是对主题材料的变化重复运用。
连接部分(79-104小节)更多的运用了流动式的分解和弦的爬动,起到了很好的连接作用。
乐曲进入了再现部,是主题材料的变化再现,在此不做过多的重复。最后在乐曲的结束部分加入了12小节的尾声部分,乐曲完满终止。
结语在改编版中,保存了原作具有代表性的主题旋律同时,结合巴扬手风琴的特殊构造进行了设计和创作,手指炫技性跑动和大篇幅柱式和旋的加入,使旋律织体更为丰满的也增加了视听上的感染力。
《致克劳德的探戈》是理查德·加利亚诺所作的一首优秀的手风琴探戈作品,以动听的旋律和多元的演奏形式受到演奏家们与听众的喜爱,也成为各大比赛与音乐会中常演不衰的一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