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近年来最为热门的音乐类留学专业,音乐制作成为很多学生追求的目标,一是可以广泛预见到,在未来数年间该专业毕业生都能在国内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不缺高薪工作、可以独立接手项目、国内教学也亟需人才),第二点也在于该专业不需要多年累积的古典基础,可以在短期内接受辅导后,达到国外院校的申请要求。
不过在整个留学过程中,申请到学校是一个方面,申请到好学校又是另外一个方面。人人都知道纽大、南加大的相关专业世界领先,但并非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申请要求,所以今天就来大致罗列下音乐制作专业留学路途中的难点及解决办法吧!
001. 做的曲子仅限于自己玩玩,难以形成体系
音乐部专业老师曾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比喻:“进入音乐制作这个领域就像学习做饭,跟着网上的教材怎么也能做几个家常菜,但让你去餐厅做给别人吃,就不一定合格了。”很多事情确实是看上去比较容易,做饭无非是点火、炒菜、加调料,做曲子也无非是建轨、加音源、导出。但是细节之处却有很多可提升、待提升的空间,很多学生靠着对软件的摸索能做出自己感觉很不错的曲子,这也挺厉害,但是要达到申请名校的程度,还是有一段距离。
尤其是如何在曲子中加入自己的想法(这也涉及到后续面试中怎么向招生官描述自己的想法),就是一个很大的难点,这不是简单的把音量调高调低,而是你对整个作品的把控,你想让曲子呈现什么样的感情,是要配合视频画面?还是要独立表达思想?或者是做出一些不一样的创新。历来的音制、配乐大师都会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且这种风格也是构架在合情合理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那么要想让作品突破“自我感觉良好”的难关,最快捷的方法就是跟随专业的导师进行学习,走过这条路的人再回头看曾经走过的路,都会觉得很容易。而且一直在行业中工作的老师,其对于软件的使用和创作的方法是非常熟练的,这也是为何始终坚持使用有丰富行业经验的导师。而如果你只想自己摸索的话,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听大师的作品,然后多扒谱,试着去分析名家的思想。在申请这方面,一定要首先确认学校的作品集要求,再开始下大功夫去嗑作品。
002.不了解各个学校的专业情况,申请中犯难
如果说上一个问题是作品集准备过程中的普遍现象,那这个问题就是申请中最常遇到的问题了。其实“音乐制作”这个词只是一个广义的说法,但凡是涉及到用计算机技术来制作曲子的专业,都可以叫做“音乐制作”,但其实它是包含了很多的小分支,所以国外每个学校开设的相关专业,其名字和侧重点都不太一样!这不像作曲就叫compose、声乐就叫vocal、钢琴就叫piano。开设音乐制作的学校挑出来30所,可能会有20种以上的叫法,有的叫music production,有的叫media music,有的叫digital music,有的叫electric music,有的叫film scoring。
而且叫法不同的话,侧重点会有所不同,要求的作品也会有差异,拿影视配乐和音乐技术对比,前者就比较偏向音乐性和创作性,强调用软件制作符合视频情景的曲子,而后者则重视技术处理,强调用各种各样的软件来对声音进行处理,达到更好的呈现效果,曲子可能不完全是自己写的,也可能是录制的音频。
那么有这么多专业叫法(而且一个学校可能有多个相关专业),应该申请哪个,又该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准备呢?除了委托在这方面富有丰富经验的机构(再次趁机自荐)外,要想自己做好申请,那就得多查校、细查校,通过课程设置、校友反馈等细节来判断,必要时也可以发邮件去询问。
003.把握不好时间 导致申请中非常慌乱
时间管理问题一直是志在留学的学生非常头疼的一个事情,有的人会把事情想得过于简单,也有的人会因为学校的事情绊住手脚抽不开空来做准备。总之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留学申请中出现偏差,最糟糕的结果就是延误申请,或者匆匆忙忙把半成品的作品集递上去,无法获得梦校的青睐。
在时间把控方面,如果不委任机构的话,这里也给大家列一下比较合理的自我时间规划,此处按有中等基础且音乐相关专业的学生来举例:
申请年(入学前一年)3-5月:确定要留学些国家、要申请的院校,明确要准备怎么样的作品,做出大致的作品准备规划。
申请年6-10月:冲刺做出作品,最少要完成两个主作品和一个辅助申请的作品,要充分利用暑期时间来做准备,作品首先是完整,其次是难度和多样性。
申请年11-12月:提交网申并上传自己的作品,并且准备面试。千万不要认为提交了作品就完事了,后面涉及的面试过程同样很重要!
入学年1-3月:根据学校录取和反馈情况,提交可能的补充材料,或者进行适当的补充申请,总之千万不要让自己停下来苦等结果。
上面是本身基础不错的学生的理想时间规划,如果本身没太多音乐和软件基础,或者语言还存在问题,那就要相应地把开始准备的时间往前提,提早两年到三年来做规划和申请都不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