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法国有名的设计学院(法国有名的设计学院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4-03-12 08:04:48       发布时间:9小时前        作者:MVP学习网       热度: 0       
[摘要]

九月开学季,对学生们来说心情本就不是很美丽,再加上看着那一栋栋灰色建筑、千篇一律的黑板报,心情更低落了。当然也不是所有国


九月开学季,对学生们来说心情本就不是很美丽,再加上看着那一栋栋灰色建筑、千篇一律的黑板报,心情更低落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国内的教室设计都不可取,很多学校也开始重视教室的美化,完全不输那些以“最美教室、最美教学楼”出圈的国外学校。

但要做到普及,的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法国有名的设计学院(法国有名的设计学院有哪些)-19373

学校不仅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功能,还应该承担起美育功能,但是在审美这块,不少学校似乎还差的有点远。

教室丑到不想上课?

法国有名的设计学院(法国有名的设计学院有哪些)-19326

在你的印象中,教室是什么样?

法国有名的设计学院(法国有名的设计学院有哪些)-19296

我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往往是讲台、黑板报、整齐排列的桌椅,好一点的有投影和幕布。

对于大多中学来说,教室设计上遵循极简,能不出现色彩就不出现。

而小学和幼儿园,则是花花绿绿,墙壁上贴满了各种小红花、奖状。

色彩上极为热闹,就是和美感没什么关系。

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高中,我们从小所在的教室几乎都是单纯的“套模板设计”,几十年来似乎一直如此。

除了基本的必备布置,甚至连足够的空间都没有,灰蒙蒙的一片让人感到局促压抑。

秧田型结构的布置就像农民插秧一样,一行行一列列,看到的永远都是前排同学的后脑勺,坐在角落里的学生永远被忽视。

老师站在讲台上像唱独角戏一样。

教室里除了教材就是桌椅板凳,换了一个又一个教室,但实际上也没有什么新鲜的感受变化。

也许有人觉得教室是学生读书学习的地方,不必整的花里胡哨,能够满足基本的要求就可以。

而千篇一律的教室设计,不单是物理空间的布局问题,背后是审美能力的匮乏。

而审美的能力,其实也是教育的一部分。

别人家的教室,羡慕哭了

教室就没有好看的吗?当然有!

看完了自家的丑教室,我们再来看看那些美出新高度的教室吧。

比如这个“有一点危险”的幼儿园,凭借其独特的创意受到了海外家长的狂热追捧。

这家位于日本山梨县的幼儿园占地面积超过了一万平方米,超大的校园面积里有着广阔的草地、池塘和各类树木。

让孩子们在大自然里上学。

这种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将自然环境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让孩子们在自然中不论风雪,即使是沾满泥浆也要尽情的玩,能够让孩子们在森林中无拘无束地自由生活。

设计师也强调他的设计理念就是将幼儿园置于大自然下,“有一点危险”也很好。

比起大多数土土的工业风校园设计,这家位于法国巴黎的小学学校的设计风格更符合我们对于真正有艺术感的“工业风”的理解。

建筑师在各层体之间插入一个空隙增加了建筑高度。

从整体上看,在阳光的照射下产生了漂浮体块的立面印象。

而这间位于波兰的中学则奉行绿色可持续的设计,并且融合了现代化教育的理念:

让学生在椭圆形的桌子构成的系统中学习,教师也不再局限在办公室。

这就满足了年轻一代的教育追求。

虽然目前国内的教室设计大都普通无趣,缺乏美感,但随着我们审美能力的逐渐提高,国内的校园设计也有非常亮眼的表现。

例如云南的这间棒棒糖幼儿园。

不同于五彩斑斓的“甲方审美”,这间幼儿园是将孩子的艺术世界作为灵感来源。

棒棒糖的造型让孩子们感到亲切,马卡龙的渐变色彩让幼儿园看上去更加梦幻,颇具童话色彩。

美丽的校园可以消除钢筋水泥带来的冰冷感,也能培养孩子们审美的能力。

而目前大部分的校园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到位,这或许也是我们美育文化缺失后所面临的一个困境。

丑建筑的背后,是美育的缺失

除了我们的校园环境的设计缺乏美感,生活中的“丑东西”实在太多了:

比如上海常德路的一条店铺街一水儿的黑底白字,妥妥的灵堂style~

要不就是这种饱和度极高、毫无美感的大红大紫风。

从奇葩景观到犹如复制粘贴一般的教室学校,以及那些烂得惨不忍睹却还有一堆忠实观众的烂片烂剧,轮番轰炸我们的眼睛。

审美混乱的背后,反应的是当前社会对于审美教育的缺失。

造成这种审美现状的罪魁祸首就是过度的实用主义,和美育缺失。

中国当代著名美术教育家吴冠中先生曾说过:“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

为什么当下会有这么多的“美盲”呢?

社会经济的发展让我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匮乏了。

太多人追求金钱和时尚,对于深奥抽象的事物不感兴趣,一昧沉浸在单一刺激的猎奇审美中。

流量成为了最大的追求,上瘾是最好的方式,耐心、深度和思考愈发被人们忽略。

不再思考、探索,使得大众渐渐失去了对美的感知和直觉能力。

大家获取美感的途径,从主动探索变成了被动接受,失去了自我感受、自己加工信息、自己主动创造的能力,结果就是虽然得到了很多信息,但却丧失了对美的直觉能力。

所以大众的审美观念从审美多元化变成了审美规章化,美变成了一种全员遵守的规范化条例。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我们从小到大每个班级的教室学校长得基本都是一模一样,小区的房屋建筑都是统一规划毫无美感的风格设计。

此外,大众追求的美学逻辑,还离不开背后的自然法则。

当下的社会环境认可的就是时间和效率。

效率至上的心态让我们选择了用规章化的方式来实现美,因为这是能够套现美的最快方式,毕竟多元化的审美成本高,是需要知识的累积和主动的探索的。

毫无疑问,审美不是一蹴而就的,艺术审美是需要后天培养的。

而我们的教育环境却逐渐倾向于功利,社会更加重视实用技术和对具体事物的创造能力,很难对美进行全面的教育,美育也因为“非刚需”而被忽略。

这导致我们从小在感性认知和美学教育上有着很大的缺失,到了社会上,我们生产的产品也就强调实用主义,忽视感官体验。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那些千篇一律的教室布置和风格统一的校园建筑,都体现了教育环境对美育的偏颇。

那么我们要如何培养美育呢?

可以通过接触美好的艺术品来潜移默化的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品味。

美育看重的是研究感性学,要用心去感受美,进而才能创造美,通过视觉感知的方式欣赏各类艺术作品,体会到艺术家所追求的文化理想。

学校是一个学习生活的公共空间,但也要依托美的设计理念,才能激发学生们更多的学习情趣。

懂美的人能够在一粥一饭中发现美、感受美。

愿你我都能学会欣赏美,让自己身边的小世界越来越美好。

免费留学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微信沟通 一键拨打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