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业基本信息专业代码及名称:135104电影专业类型:专硕研究方向:01电影剧本创作02电影导演创作03电影创意与策划方向2.初试科目: 652电影创作 864电影理论3.学习方式
全日制 海南大学作为海南省唯一一座211,跟一般的211院校相比有着明显的地域优势,且海南属于B区,且经济发展比起其他B区要好很多,还能去看海,去参加电影节,想来,是性价比多么高的选择,当然这也仅限于毕业后想留在海南发展的同学。实际上毕业后如果条件允许,留在海南也是不错的选择,海南作为自贸港以后会快速发展的。 电影专业在海南大学的人文传播学院,老师们都非常好,很多电影专业的老师们在此任职,且正在广招海内外电影类人才,学校也在扩招中,海南电影学院也正在建设,种种迹象,我们不妨猜想一下,电影专业在海大的发展和电影产业在海南的发展。
同学们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要看清专业名称。电影属于艺术学,被分在戏剧影视文学的大类下。正如你所知道的,大多数综合类本科院校都会开设的专业是: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数字媒体艺术......我们大多人本科都是学的是这些专业,很多学校研究生学校开设的也是“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并不是这样专业不好哦,我自己本科就是学戏文的。而是说,这些专业的名字指向过于广泛,不具有针对性。如果你上网搜中国开设电影专业的研究生,你会发现只有那么十几所,而再去搜开设“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的话你会看到非常多院校。所以,看到这,你大概有了自己的想法吧。
二、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简介人文传播学院前身为文学院,成立于1988年,2004年更名为人文传播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为第四轮海南省特色重点学科。学院目前共设汉语言文学、传播学、戏剧影视文学3个本科专业。全院现共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新闻与传播、艺术硕士(电影、广播电视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2个。在读全日制本科生1262人,在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45人。2002年,中国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硕士点招生。2010年,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招生。2015年,学院首次招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艺术硕士。汉语言文学专业创立于1983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创立于2006年。广告学专业创立于2003年。传播学专业创立于2015年。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创立于2005年。2019年广告学与传播学专业合并、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合并。经过多年建设,学院已经形成了一支学缘结构合理、年龄梯队完善、学历学位较高、研究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105人,其中专职教师80人。教师中有教授15人,副教授26人,讲师36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58人,占教师总数72.5%,教师中硕士生导师45人。国务院特贴专家1人,海南省优专家2人,海南省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3人、拔尖人才9人,海南省“515人才”4人,海南省委省政府直接联系专家1人,“南海名家”4人,海南大学“优秀教师”8人。教学与科研并重。现有海南省中国文学研究中心、海南省历史文化研究基地、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海南民俗文化数字化研究基地三个研究机构。2010年,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权资格,2013年获批海南省一级重点学科,2016年获批海南省特色重点学科。2020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年传播学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2013年以来,人文传播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文化部项目16项,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47项,纵向项目经费767万元,另有海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其他地市级及横向课题32项,发表学术论文594篇,出版学术专著65部。在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方面,近年来我院教师承担省级教研教改项目20余项,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影片分析、传播学等课程先后被评为省级、校级精品课程。重视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实验室设5个分室:影视实验分室、视觉传播实验分室、广告新媒体实验分室、数字影像实验分室和演播室。类型多样,设施齐全,建筑面积达1200平米,其中包括基础实验室2个、专业基础实验室2个,专业实验室1个。基础实验室中的传播实验室主要承担新闻与传播系学生的上机练习课程。影视实验室主要承担戏剧影视文学系学生的影视片制作练习课程。专业基础实验室中的数字影像实验室为戏剧影视文学系学生提供摄影、摄像、编辑、后期制作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实践技能训练场地,广告新媒体实验室为新闻与传播系学生提供集展示、教学、自主学习为一体的创新型教学实践场地。实验室设备总资产800余万元,仪器设备600多台(套),主要设备为图形工作站、数字高清摄像机,数码相机,数字剪辑系统、灯光器材、数字剪辑系统、高清硬盘摄像机、影像编辑电脑、轨道及摇臂系统等。海南大学图书馆是海南省藏书量和信息量最丰富的图书馆,目前学院已实现校院两级共建、资源共享。人文传播学院二级馆现有藏书12599种、20000册左右,订阅各种中外学术期刊90余种。大力实施教学质量工程。自2008年以来,我院举办冬季小学期,先后邀请刘中树、戴锦华、陈平原、韩毓海、吴晓东、王晓明、罗岗、孙歌、贺桂梅、滕威、袁国兴、张金海、陈培爱、张新科、李彬、叶军、姚国强、程明、张晓曼、胡百精、叶伟民(香港)、林春城(韩国)、陈舒等国内著名学者、业界专家和导演来校授课。学院依托海南大学与境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高校的校际合作项目,每年选派一批优秀本科生、研究生前往美国、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高校学习深造,同时推荐优秀学生免试攻读985高校和211高校的硕士学位研究生。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和实习实践活动,成绩斐然。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组织的“国学社”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己任,2014年承办的“海南高校第一届汉服巡演”专场晚会、“纪念孔子诞辰文化活动周活动”在省内受到好评。学院定期组织出国汉语教师志愿者返校与在校同学交流分享出国支教心得,推动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的发展。2015年起学院承办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海南分赛区的工作启动,该赛事是教育部实践教学A级评估标准的比赛。近5年来我院学生荣获国家级专业竞赛奖项逾50项,省级专业竞赛奖项逾100项。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多次在国家级、省级赛事中斩获奖项。在教育部和文联联合主办的数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和北京戏剧家协会主办的“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中,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多次获得“优秀剧目奖”“优秀组织奖”“校园戏剧之星”“最佳舞台设计奖”等奖项。在海南省民间影像大赛等省级赛事中,我院学子亦多人获得“最佳人气奖”“新人鼓励奖”“提名奖”等奖项。我院学生组织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海南大学广告协会迄今为止成功举办了七届海南省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得到海南省广告协会和业界人士的赞赏。海南大学海棠剧社、笑声工作坊屡获国家级、省级、校级奖项,在校内和省内颇有名气,深受师生和业界人士欢迎。为帮助学生理清就业思路、合理规划未来,学院每年组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推荐优秀学生参与海南省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学院开展“走进企业”新生职业指导活动,帮助学生熟悉职场,了解企业基本情况,通过参观、走访、学习、交流等形式,帮助学生增强信心,做好准备,为毕业后实现高质量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三、部分师资力量介绍
1.蔡春芳,202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博士,高聘副教授。研究领域为电影史、电影理论与批评。在《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中国艺术报》等权威刊物、报纸独立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CSSCI收录3篇,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全文转载1篇,CSSCI扩展版收录1篇,北大核心期刊收录若干。主讲《微电影创作》、《中国电影专题》、《看电影的艺术》、《中国文化电影》、《影视片分析》、《电影理论》等课程。2.陈东亚,2013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艺术学博士,讲师。研究领域为戏剧艺术和影视编剧。主讲《戏剧概论》《中外戏剧名剧导读》《影视剧本写作》等课程。3. 邓菡彬,2009年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联合培养),文学博士,副教授。研究领域为当代表演艺术、身体性美学、表演与脑神经科学及人工智能跨界研究、话剧艺术实践史论等。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海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兼任海南省人艺话剧院艺术总监、中央美术学院研究员、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硕士导师。曾任上海戏剧学院余秋雨工作室博士后、纽约大学表演研究系访问学者、华威大学戏剧与表演学院客座副教授。主持完成文化部艺术学项目1项,主持在研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项目1项。在《戏剧艺术》、《艺术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国比较文学》等期刊发表论文和文章70余篇,其中权威期刊及核心期刊1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当代表演艺术的发生:1910年代到现在》(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等2部、编著教材1部。论文《冲突的舞台》获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专著《当代戏剧交流语境的危机及应对》获南海文艺奖、戏剧导演作品《鹦哥岭》、《莎翁客栈》、《我们这一代》连续三届获南海文艺奖(2015、17、19)。联合编剧的音乐剧《我们这一代》还获得海南省文华奖·文华剧作奖。主讲《表演基础》、《多幕剧排演》、《喜剧理论与实践》等课程。4.文丽敏,女,吉林公主岭人,艺术硕士,副教授。研究领域为电影电视艺术和影视人类学。2005年起任教于海南大学影视专业,主讲《中国电影史》、《视听语言》、《高级编剧实务》等课程。主持一项国家社科项目及多个省级项目。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曾获得第四届全国大学出版协会优秀学术著作二等奖、海南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海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内容原创于【小海螺海大考研真题及辅导】非经允许,请勿转载专注海南大学考研,全平台同名关注获得海大免费真题及最新考研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