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州文化出现了对传统的否定。西方各国的现代派艺术营垒迭起。然而在比利时,写实的传统和写实方法依然长盛不衰。正因如此,当年徐悲鸿先生就推荐吴作人、沙耆、张充仁、吕霞光、李瑞年等一批中国留学生到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学习。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又派了钟涵、赵友萍、胡振宇等画家继续到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考察进修。他们带回来比利时写实绘画的新经验,回国后在艺术实践和油画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天,我们希望通过对五位画家的油画作品的研究和观赏,进一步关注这一油画学派及其对中国油画的启示。艺术语言的新陈代谢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它需要内外因素的交互碰撞,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本报讯 记者 厉亦平 4月23日,由中国油画学会、浙江省博物馆、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主办,浙江全山石艺术中心承办的“问道寻源——留学比利时五人油画展”在杭州全山石艺术中心拉开帷幕,画展荟萃了上世纪30年代和上世纪80年代两批留学比利时的5位画家150多幅油画和素描作品,旨在追踪两个时代的形象记忆,回溯油画源头的艺术魅力。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比利时驻上海总领事颜博诺,匈牙利驻上海领事辛莉薇,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美院原院长靳尚谊,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中国油画学会名誉主席、国家画院油画院原院长詹建俊,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主席、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许江,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张祖英,中国油画学会秘书长雷波,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朱青生,浙江省文联副主席、宁波市文联主席杨劲等;参展画家、中央美院教授钟涵先生,中国美院教授胡振宇先生,沙耆先生的儿子沙天行先生,还有来自北京、上海、深圳、南昌、杭州、宁波等地以及德国的艺术家们。
开幕式上,靳尚谊在讲话中指出:油画起源于文艺复兴,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到了17世纪,比利时、荷兰地区摆脱了传统壁画的形式,向油画本体语言转换,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真实的造型和色彩,体现了油画语言的特殊魅力。他指出,中国油画界有一种现象就是忽略写生,甚至在写生时,也拍个照片,照着照片画,这是因为画家不知道油画的魅力所在,它的造型和色彩语言的特点。所以今天这个展览给大家一个启示,就是要认知油画本体语言的重要性,所以,这个展览具有现实的意义。
随后,许江发表了激情洋溢的讲话,表达了比利时现实主义油画对中国至深至远的影响,以及这个展览对中国油画的启迪意义。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杭州市总工会主席郑荣胜也做致辞。
钟涵曾两度赴比利时留学访问,91岁高龄的他作为画家代表致辞,言辞恳切,畅谈了留学比利时学习油画的心得和感悟。他说:1980年和1983年,我两度赴比利时留学和访问。出国之前,我去找吴作人先生听取他的意见。吴先生说到西方去学油画,在学校里可能学不到什么东西,恐怕要到博物馆去临摹画比较好。我在博物馆临摹了恩索尔、莫迪利阿尼、鲁本斯、维亚尔等画家的作品。其中维亚尔的《医生》这幅画我临摹了两个多月。通过两次赴比留学,我感悟到人类命运的共同体最终是人类文化的共同体,我们要学到西方油画的语言和真谛,再熔铸进本民族的生活,才能创造出人类共享的艺术。同时感悟到艺术创作的规律,认识到艺术是从生活中来,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但需要转化,要经过二重转化,即从客体转化成主体的意象,再转化成画布上的形象,即从主体精神到形式语言的再次转化。而且转化的过程实际上更复杂,从物象到主观的意象再到客观的艺术形象,这期间的转化活动是无限的。
全山石已届九十高龄,他称自己为“九零后”。为了推出艺术中心的展览,全老以年迈的身躯,投入大量的准备工作,很多工作都身体力行,亲力亲为,可谓用心良苦、呕心沥血。作为该展览的总策展人,他致答谢词。最后,颜博诺、冯远、詹建俊、朱青生、黄健全、程建飞、陈水华、徐万茂为画展剪彩。开幕式由全山石艺术中心馆长项兴良主持。
本次展览展出吴作人、沙耆、钟涵、赵友萍、胡振宇五位画家在比利时学习期间的油画作品,以及他们回国后所画的一部份重要作品。希望通过对他们作品的研究和观赏,让人们进一步关注这一油画学派及其对中国油画的启示。在当今艺术多元化的时代里,这一流派的油画无疑会使中国油画更加丰富多彩。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比利时,写实的传统和写实方法依然长盛不衰。正因如此,当年徐悲鸿先生就推荐吴作人、沙耆、张充仁、吕霞光、李瑞年等一批中国留学生到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学习。他们带回来比利时富有弗兰德斯传统的写实油画,对我们理解西方油画语言,给予了视觉直观的例证。
据了解,此次参展艺术家胡振宇1983年选派赴比利时根特皇家美术学院学习,1986年回国后一直任教于浙江美术学院(即中囯美术学院)油画系,曾仼该系主任。“退休之后的每年都会在国外待一段时间写生。画画是很个人的东西,好多国外画家自己安下心来画画,他们对我影响蛮大的,所以我一般不参加展览,不和外面接触,就是闷头画画。”展览现场,胡振宇向本报记者讲起了他的随想随感。在他看来,画画不是靠一时的激动,而是需要静下心来、需要耐心的;激动应该是在画里面的“激动”,而不是在画外面“激动”,他讲到在国外的几年就体会到这点,所以不想把画老是公之于众。胡振宇讲到学油画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了解油画的历史,学好基础,并不是有油画颜料和画笔就可以在画布上涂抹的,他笑言:“油画是有语言的,笔触、油性、媒介等都要合理地撮合在一起,效果才能出来。毕竟油画是外来的画种,在中国也只有一百年,我自己都觉得我没学好,还要不断学习。画画的人一天不画,怎么行?”
在一幅小小的画作前,胡老师停了下来,“你看,它的颜色很漂亮、很吸引我,本身这是个简单的咖啡馆,一条老街上突然遇见,挺有意思,就当场画了一些速写,然后把环境和人物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红色咖啡馆。红色画得不好就很胀、很沉闷,我画了好多次,让它能够透出来这种颜色,画面更响亮。”从他的描述中,不难发现,这些生活景象都是不经意间被艺术家捕捉到,平常的一点一滴便能激起他内心的涟漪,通过油画本体语言,推敲打磨后表达出来。
今年是中、比建交50周年,展览主办方希望与具有悠久文化底蕴的比利时进一步加强相互的文化交流,促使中国油画向更高、更地道的水准发展,耸立于世界油画之林。据悉,展览将持续至6月24日。
开幕当天下午还举办了“艺术传统与艺术语言”的学术研讨会,由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杨振宇主持。5位艺术大家如何理解西方油画语言,对两代画家负笈远游,赴比利时学习油画本体语言和现实主义油画,并在中国融合东方民族精神,进行创作及教学传播的情况进行学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