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摘要:
落地窗,原木色盘旋楼梯,巨幅画作从屋顶悬下来,这样的留学机构可以帮学生叩开顶级艺术院校大门,价格在6万8-60万不等。
“老师我给你20万,你帮我代做就行了。”学生在咨询时会这样直接要求,让机构代做作品集。申请人多是本科生,也有高中生。
一开始一般会被拒绝,“我们没有代做服务”。但随着申请时间节点迫近,尤其是没有绘画基础,想跨专业申请的学生开始着急了。此时会有老师推荐画作,让学生购买,当自己的作品申请,或提供一种双赢的捷径——“代做”,“保过”。
这是辅导老师的重要业绩,除了“代做”,机构还提供海外教授作品集审核、海外教授推荐信、名企实习等服务。
在社交平台上,关于“作品集机构/艺术留学机构避雷”的相关帖子已有上万条,不止一人遇到过这样的销售套路。一篇投诉贴中,“代做”老师上试听课,没有按照跟销售商量好的名校背景介绍自己,而是说了实话,闹得家长当场要退费。该贴引起同年申请的五十多位学生的声援。另据学生讲述,发现有辅导老师冒充海外教授的现象。
即便如此,许多家长仍不惜重金把孩子送到辅导机构。我们联系了曾在“保过班”供职的辅导老师王超(化名),他毕业于世界排名第二的伦敦艺术学院,现在开了辅导留学的个人工作室。在他的经历和观察中,可以窥知这个天价市场的一角。
以下是他的讲述。
文|魏荣欢
编辑|陶若谷
“一个海淀六小强的孩子,想法非常正能量”艺术留学辅导从2014年之后就特别多,到疫情之前就超级多了,我自己基本一年能带10个学生,一年到头满满的。“老师我给你20万,你帮我代做就行了。”过来咨询的一半都是这种学生,愿意付几乎两倍的价钱购买代做服务。
国外的艺术专业不像国内需要考试,只需要准备作品集。而且对语言和GPA的成绩相对来说(比其它专业)也要低一点。
很多学生家里有钱,找我们代做,自己啥也不想干。一些机构有那种“保过班”,保上哪个学校,收费在20-30万,甚至有机构收到50-60万。其实也不保过,我知道的一个学生交了30万想保过耶鲁,但耶鲁一年在全球就招12个,连续两年没申请上,最后拿了南加州大学的offer,机构退了一部分钱给他。
我现在是个人工作室,不做“保过”业务,按照申请学校的排名收费:Top15的院校6.8万,Top10的8.8万,Top5的10.8万。“保过班”几年前我在大机构的时候就得24万了,现在会更贵。
参与度其实是代做老师决定的。我从来不给学生全做,至少他得做,不然学生变成甲方天天给你提毛病。不过即便如此,大部分都是老师在主导,学生只是执行一部分。特别主动的学生极少。
作品集的主题基本都是我来想,通过聊天挖掘学生的想法,一步一步定计划当成作业布置下去,下节课检查。每一步做什么都得说清楚,细到要用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样的形式,说白了就是手把手教。基础差的就得多帮一点,很难用语言去定义这个量。
资料图
前年带过一个2002年出生的小姑娘,在国际学校读高中,后来到了英国读本科,在北京的时候就天天晚上去酒吧夜店玩到凌晨3点多不回家。我布置的作业不做,催也不行。她妈跟我说,“您就让她活着就行。”这个脸上和肚脐打了很多钉子的女孩,自己本科都不想读,但家长希望她继续读硕士,艺术专业相对来说难度低点,至少能上个大学。
我给她定的主题就是关于个人的认同感,从人们疫情之后对很多事情失去信心这个角度切入,设计一本书来表达自己观点。我先让她把疫情期间经历过哪些困难,焦虑什么事儿全写下来。结果花了一天也没写出来,我进一步提示问,被隔离的时候什么感受,焦不焦虑,对未来有什么憧憬?
她说隔离的时候感觉什么都不能玩了,也不能见朋友。她每天最焦虑的事并不是学习,也不是购物,而是爱情。两小时课刚上半小时就坚持不了,问怎么没有新的男人来追,还问我最小能接受多大(年纪)的。装帧阶段我跟她一起做,怎么拿锥子打孔,用弯针把线穿进去,从哪个孔进哪个孔出,她跟着我做。
做调研我都会给他们列出提纲,但还是有的学生偷懒,就上淘宝买服务,也会直接跟我讲不避讳。
其实最难带的并不是这种学习不好的,而是好学生。去年带过一个海淀“六小强”的孩子,我说什么他都表示理解,想法非常正能量,但就是缺少一些创意。
他也不是说喜欢艺术,是觉得走艺术系(这条路)能上更好的学校。他说在这种学校,学习成绩不行的话很受同学排挤,很压抑,自己经常哭。
还有比他更学霸的也找我们。有一个本科在伦敦艺术大学圣马丁学院(专业排名TOP2)读书的男孩,研究生想申请美国的学校。他有自己的理念,独立思考能力非常强,也很自觉。我只不过在每次完成作业后给点意见。也许他觉得花了这钱,心里就安稳,实际上完全不需要我帮。
现在学生之间攀比很厉害。前阵子
最后他们交了20万去了“同学都去”的一家大机构,工作室三层,装修豪华,各种画画工具包括版画工具都有。老师穿得特别有范儿,三个词里边俩英文。
接待咨询的不是老师,是销售。他们会用那套话术,比如说大机构能请多个老师共同辅导,让作品集多样化;还有学生们之间的团队合作项目——实际上就是把孩子聚在一起做项目,这样套餐里的东西显得多,其实和学生自己做没有什么区别。做平面设计,有一台电脑就够了,这些对申请都没有什么太大用处,但“5对1”服务,听起来肯定不一样,对吧?
“这些国内老师没教过”不少艺术留学中介都是画班或者留学中介发展起来的。收费五六十万的中介甚至没有教艺术的老师,他们跟我们这些个人工作室合作,收学生60万,给我们大概10-20万,按项目或者课时付费。
我现在带着的一个学生,就是以前合作机构老板推过来的。老板是学工科的,看好这个市场,就自己弄了一个机构。他特别能说会道,不缺生源,学生过来以后就推到我们这些独立工作室来。费用他留下2/3,分我1/3。
他推过来我就教,反正也不用我“保过”。我当然不会像做自己学生那样全心全力,课时也会控制,因为给的价位在那,对吧?
其实花十几万辅导费我觉得是一个比较合理的价位。准备四五个作品,每个作品平均下来2万左右,平时做一个普通商业设计也得这个钱。而且一个作品得(耗费)一两个月。贵在它是一个定制化的,只能是一对一上课,并且每个人的作品都不一样。
我2009年申请出国那会儿还没有这种艺术留学机构,2014年开始越来越多。我那会儿伦敦艺术大学在北京设了一个代表处,是一个非盈利性机构,为了让中国学生知道英国学校的标准。
代表处挂一个视频电视,播放亚历山大·麦昆、亨利摩尔这些人的照片和作品,有种艺术殿堂的氛围。四五个工作人员都是早年留学回来的,但他们不是学艺术的,不负责审核作品集,但会告诉我们作品集的要求是什么。
资料图
我作品集里放了大概10个作品,都是网站交互设计的作品。当年还没有UI的概念,我们叫多媒体界面设计。有2个得过中国学院奖的铜奖和银奖,那是当年设计界比较大的一个奖。但那边的人看完,说我作品太商业化了,还提出没有(展示自己创作的)过程,得体现设计能力、创意能力,还有调查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个性化特点也需要突出。
当时有点懵,也没人指导,就上网去查。参考了一些国外作品集,按照那种感觉重做了一遍。这些国内老师没教过,通常是出一题,全班都做一样的东西,达到一样的标准。比如做一本书,就要把书排成像市面上看到的优秀案例一样。但国外教的是打破所有规则,你觉得书应该是什么样的?探讨更多可能性。
这就是为什么需要找机构去辅导,在国内大学做的东西,衔接不到国外。我带过一个想要出国的设计总监,虽然是领导,但一直在做商业化的东西,跟英国的要求衔接不上,还得找机构帮忙。
花这么多钱去留学,学生和家长都挤破头想上皇家艺术学院和伦敦艺术学院这两个QS世界排名前二的学校,不管学生基础怎么样,尤其是2024年之后。比如学校每年就招2000个人,申请的光中国人就有2万,水涨船高,跟高考一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大概从四五年前起,有的学校开始对中国的本科大学有筛选,只要双一流院校的。语言要求也提高了,以前雅思6.5分就行,现在很多学校有了单项小分要求。经过辅导的作品集确实管用,皇家艺术学院前年在官方上公布的毕业展,80%是中国名字。
中国人比较认排名,而英国人认可的院校不一定是排名高的。有一所很受本土认可的学校只排在七八名,117个学生里只有8个中国人。上不了顶尖院校的国内学生,宁愿选择设计排名不高、综合排名好的大学,回中国认可度高。甚至产生了“反向留学”,国外学校里随处可见中国学生,部分老师也是中国人。
“他们要的就是美工”即使顺利申请到学校,那些原本不适合学艺术的学生仍然面临很多困难。我自己就经历过。到英国之后,我都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他们探讨的都是社会话题,偏纯艺术,鼓励做批判型设计和思辨型设计,要把自己的设计哲学和价值观加入到设计里。
有正在读本科的学生找我辅导申请硕士,平时我发消息他没音,遇上作业做不出来的时候才着急找我,我只好把他英国大学的作业当成作品集项目做。还有俩学生读不下来,让我帮他做作业,当枪手,完全从入学到毕业一条龙服务。
资料图
那些原本不适合读艺术的孩子也很难受。我目前带着一个在澳洲读本科的学生,想申请英国的硕士。他在国内一点没学过画画,本来想去读商科,因为预科成绩不够才读了艺术,当时也没有要作品集。他爸是农民出身,很能吃苦,做代加工厂挣了些钱,希望给孩子好的教育。
这个孩子很用功,但学得非常吃力,本科老师发的那些设计要求也看不懂。比如做一个展览策划,他就觉得是几张画摆在墙上,不懂展览是讲故事,一个让人有沉浸式体验的东西,没有那个感觉。最后作业分挺低。我辅导的时候也挺难,解释的时候他听得来劲,等到一做就不是那样了。
这些学生想着国外拿学历回来后好找工作,但实际上回国找工作也很困难,就是别人看不懂你做啥。国外的艺术设计院培养的是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回国更需要是做一些应用型、批量化的设计。大部分海归艺术生最后都去做了艺术教育,要么在大学里授课,要么像我这种做出国留学培训。
我2011年11月回国,直到第二年五六月份才上的班,面试了60多家公司。我记得第一家面试的是雅虎,设计总监看了作品之后拿了一瓶可乐给我,说“我们这儿就做点简单的东西”。
我的作品集里放着我做的八本书,探讨我与城市的关系,用菲林片印城市的图案,产生透叠的感觉,当时作品不仅被收藏在伦敦艺术大学的图书馆,还有个英国的策展人还给我写了点评,发表在本地杂志上。
后来我面试了很多公司,不管大小,他们要的就是美工。而且很具体,比如想找一个做logo的,就只看你作品里有没有logo,工资非常低。而当年本科同学赶上互联网兴起,靠着会PS能做UI,成为创始员工,现在都是千万资产。
资料图
我觉得中国对学历的要求有点内卷,之前看报道说去年某一线城市的核心区,12个城管岗位里有10个都是名校硕士,甚至有一位北大博士。在刚才说的那个英国本土认可度高的学校,8个中国人都考研,英国人没有一个考的。
我现在带学生做一个叫“social clock(社会时钟)”的课题,到什么年纪做什么事,该结婚就结婚,该生孩子生孩子,该念书念书。但是英国人读不懂,以为是每天的时间安排。对他们来说毕业可以去找工作,什么时候想读书,再回归学校就行了。
我们的学生之间也剑拔弩张。曾经有学生为了竞争评优,把同班同学涉及抄袭的作品整理成一个PPT举报到老师那儿,还要发到外网去。
那些作品确实涉嫌抄袭,变化太少,但国内设计只看最后视觉效果好不好,不管中间的思考过程。而且往往时间短,四周让学生做一个特别大的项目。我觉得这种教学模式也造成学生老是想找一些捷径。而且你看疫情封校,三年基本就是网络大学毕业了,作品从网上参考,没有一手调研,想做出实物非常重要的设计就没法了。
实际上从2024年开始,国外大学已经对中国这种辅导机制有了警惕。他们在面试时会问学生去没去过培训机构。美国人不反对去,觉得学了也是提高自己。但英国人会觉得有别人帮你做,不行。不过这种面试我们也都告诉学生,问起来就说没去过。
(文中图片均来自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