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设计才是申请皇艺交互设计"必杀技",相信这个问题是许多正在准备留学的同学关心的一个问题,那么下面小编就来和大家说一说,感兴趣的您赶紧往下了解吧。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思辨设计”,如何从零开始入门这一领域?
小A整理了相关知识点,和大家一起走近思辨设计
什么是“思辨设计”?
“思辨设计”(Speculative Design)最早由两位RCA大学交互设计专业教授Anthony Dunne和Fiona Raby提出。这一设计形式致力于打开“抗解问题”的新视角,激发人们想象人类生存的其他可能性。
Anthony Dunne和Fiona Raby
传统设计往往需要聚焦一个特定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而思辨设计只呈现和引发讨论,观众的思考本身即是目的所在。
理解“思辨设计”,关键是理解“思辨”(speculative)。“思辨”一词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指的是使用逻辑和理性进行批判性思考,而非实证研究或简单的幻想。
使用“思辨”一词而非“批判”、“幻想”、"探查",是为了突出思辨设计走出学院、走向普通观众的特征,强调当下现实与设计概念的耦合关系。
“梦想”还是“希望”?
思辨设计的缘起
思辨设计的诞生,还要从曾经风靡一时的激进设计说起。
20世纪60年代,激进设计(Radical Design)和反设计(Anti-Design)运动配合风起云涌的社会思潮,致力于反对当时的国际主义,启发观众思考设计的另一种可能性。
进入80年代,消费主义至上的现实使激进设计与反设计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为了继承1960年代的遗产,继续表达对技术盲目乐观主义的忧虑,本书的两位作者于90年代提出了“批判性设计”(Critical Design)。
批判性设计关注发现问题而非解决问题,“采用思辨的方式,去挑战狭隘的假设与先入之见,反思设计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随着批判设计的概念逐渐流于空洞,两位作者又提出了“思辨设计”以延续这一传统。他们认为,“希望”是既定框架下的优化,而“梦想”是对另一种存在方式的总体性想象,思辨设计把设计师从“希望”重新拉回“梦想”。思辨设计,正是21世纪的梦想形式。
把未来作为方法:
思辨设计的未来观
未来是思辨设计的核心要义。
在思辨设计的语境中,未来被视为一系列可能性,根据出现的几率,划分为Probable(很有可能的),plausible(似乎可能的),possible(可能的),impossible(不可能的)以及preferable(合意的)。
Possibility Cone,Dunne and Raby(2013)
思辨设计的目的,并不是假想未来,而是通过设计发现尽可能多的可能性,并为多数人定义一个共同的、合意的未来。
在范围上,思辨设计关心的“未来”一般指十年之内。根据Design Futures Initiative的创始人Phil Balagtas,如果眼光放得太远,容易落入纯粹思辨的圈套;而如果我们的思考与现实太近,预测就需要建立在完整而详尽的调研之上,束缚了设计师的手脚。
所谓“思辨设计”,正处在这两个端点之间。它允许我们定义难以预测的情境,或那些虽不太可能发生、却能强烈撼动社会主流的事件。换言之,未来由我们今天的选择塑造。
对思辨设计而言,“未来”不是目的,而更多是我们反思、批判当代技术的工具。“对我们而言,未来不是终点抑或是需要去争取的东西,而是一种有助于想象思维(用于思辨)的媒介。”
思辨设计,怎么做?
介绍了这么多理论内容,我们又该如何在作品集中学以致用呢?
其实,思辨设计有一套自己的工具。它们既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与其他设计方法搭配。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Scenario building
情景构建
情景(scenario)可以理解为用户+任务+环境,是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述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一组互动过程,可以理解为场所中的一段动画。通过“情景”,设计师得以思考未来世界是何面貌。
情景构建从一个中心开始,逐步设计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接着,我们可以思考未知的影响因素,例如政府管制、公共舆论或生物数据的滥用风险。它要求我们历时地追踪发展趋势,辨认出核心技术、社会与政治力量可能以何种方式影响未来。有些情景可能看起来太过遥远,但它们都是对我们可能忽略的可能性的重要警醒——仅仅是因为,现在的他们似乎难以理解。
情景常通过文学、电影、故事板等方式呈现出来。通过充分发展复杂性,细致勾勒未来的面目,情景激发出围绕着不同技术未来的希望、恐惧等等情绪。这激发人们探索更多可能,而非舒服地安坐于对世界的当前理解。
backcasting
逆推
逆推是指选出一个描绘未来某种具体情况的情境,再推断出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完成哪些步骤,关键事件和里程碑被定义为向着这个未来前进的必由之路。逆推使我们能够确定,为了使未来成真,哪些技术和政策是必要的。逆推也使设计师思考产品如何形塑我们的生活与社会,而不仅仅是关注技术与产品本身。
Fictional narrative
虚构叙事
叙事是能够详实表达情景的设计工具,它能帮助我们超越逻辑推理,描绘一种特定的观点。思辨设计也把虚构叙事应用在未来情境中,把幽默、讽刺或轻微荒诞熔于一炉,将事实与想象缝合在一起。
叙事的使用也允许激进视角的出现,如从自动驾驶汽车的视角观看未来主义城市。在影片Where the City Can’t See中,建筑师Liam Young完全从无人驾驶车辆的视角,通过激光扫描技术构建了叙事。
影片跟随一群工人在城市中寻找地图上没有的点位,特质服装使他们避开了电子设备的监控。
Where the City Cant See剧照
inspirations from literature and contemporary art
从文学和当代艺术汲取灵感
随着近年来消费型技术产品的大量涌现,设计正逐步向工程模型和问题导向的人文社科靠拢。为了从这一趋势中脱离,思辨设计从文学和当代艺术汲取灵感。
在文学中,思辨设计获得了编织虚构叙事的技巧以及保持读者沉浸在假想世界的能力。和文学类似地,思辨设计也是探索人性的一种方式,限制它的只有人类语言。
“推想小说”(Speculative Fiction)是与思辨设计孪生的文学类型。布克奖得主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许多作品,如《使女的故事》,都体现出了思辨设计的核心特征。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在接受卫报采访时,阿特伍德把推想小说与科幻小说区分开来,强调推想小说是基于“真的可能发生”的事件而非简单的幻想。
《使女的故事》剧照
思辨设计也从当代艺术中汲取灵感。为了社会评论而非商业的或实用的目的,思辨设计师也可以使用博物馆和画廊作为展览作品、接触公众的场所。
一个有趣的例子是Facestate,由阿姆斯特丹艺术团体Metahaven创作。
该作品设想社交网络称为独立国家的可能性,艺术家们制作了用于代表政府类型、货币和监控体系的道具。Metahaven介绍,与我们在美术馆与博物馆习见的常规作品截然不同,这些作品并非成品,而更像是“原型、草稿”。
反思思辨设计
思辨设计在近年的实践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思辨设计不强调创造商业型产品,其产出的结果不能立刻运用。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思辨设计很少被融入到设计与商业实践中,多见于院校毕业展、开发设计部门,或是大厂想要探索未来时心血来潮的产物。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思辨设计逐渐迷失了设计的初心和目的。设计师面对的现实也不再清晰而单一,“观众”的概念也变得模糊起来。为了避免滑入自说自话的陷阱,设计师需要不断思考如何使作品始终有效,且易于理解。
最棘手的困境,还属思辨设计对反乌托邦的过度追捧。
理论上,思辨设计要求积极与消极的健康平衡,但实践中很容易滑向反乌托邦——而这,恰恰是思辨设计师需要警惕的。
正如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所言,想象世界末日比畅想资本主义的替代物更容易。过多沉溺于黑暗、冷漠的情景,可能使人精神麻木,导致对未来消极恐惧的看法。思辨设计不等于使人灰心丧气,而是要鼓舞设计师积极塑造未来。
进阶学习
系统学习思辨设计,最重要的材料莫过于两位提出者合著的《思辨一切》。
本书引用的案例不仅来自艺术、设计、建筑、影视、摄影、文学,也来自未来学、政治理论、技术哲学、诗歌与小说。如果我们能够用设计与虚构的方式思辨未来,就会催化社会梦想的实现,构建出更加美好的世界。
另外,我们还可以关注网站Speculativeedu。
Speculativeedu是由欧盟下属机构ERASMUS+出资建立的教育项目,其目标是汇聚与流通思辨设计领域的现有知识经验,发展出思辨设计的新型教育方法。本项目持续自2018年到2020年,汇集了欧盟设计领域实践、教学与研究的顶尖机构和非营利性组织。
关于思辨设计才是申请皇艺交互设计"必杀技"这个问题MVP学习网的分享就到这里结束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内容,那么可以持续关注本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