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2024年考研两大潮流:985热度不减 更多名校生投考“双非”

更新时间:2023-03-01 08:14:50       发布时间:2023-03-01        作者:MVP学习网       热度: 0       
[摘要]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扩招的985高校数量多于缩招的高校。西安交通大学大幅扩招500人,国防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湖南大学扩招人数也在300人及以上。

2023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将于10月25日截止。对于数百万名考生来说,2023年考研出现两个明显的潮流:报考985名校热度不减,“双非”高校受到更多名校本科生青睐。

2024年考研两大潮流:985热度不减 更多名校生投考“双非”-1924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至少30所985高校公布了2023年考研招生计划。与2023年相比总体稳定,略有增长,其中15所高校扩招、10所高校持平、5所高校缩招。

另外,“双一流”高校本科生考取“双非”高校研究生的现象越来越突出。

2024年考研两大潮流:985热度不减 更多名校生投考“双非”-19367

目前,多所“双非”高校公布了2023年研究生录取数据,比如昆明理工大学有92名研究生新生来自985高校,包括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

中公教育(4.510,-0.15,-3.22%)相关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截至目前,有200多所高校公布了2023年考研报录比。从中可以发现,即使像吉首大学这类地方高校,也有报录比高达18.58:1的超火爆专业。

2024年考研两大潮流:985热度不减 更多名校生投考“双非”-19343

2023年考研的竞争程度可见一斑。

报考985名校热度不减

总体上,985名校2023年考研招生计划保持稳定。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扩招的985高校数量多于缩招的高校。西安交通大学大幅扩招500人,国防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湖南大学扩招人数也在300人及以上。

此外,中山大学缩招600人,华中科技大学缩招300人,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分别缩招200人、100人。

985名校的研究生规模普遍偏大,有的比本科生规模大出不少。比如清华大学官网显示,目前在学学生中,本科生16363人、硕士生21587人、博士生19375人。

2023年考研,有3所招生规模在7500人以上的985高校缩招,可见学生规模给高校人才培养带来了一定压力。

压力首先体现在住宿方面。北京大学实行住宿申请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人事档案不转入北京大学的研究生和已明确由院系安排或协助安排住宿的研究生,学校不安排住宿。

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不安排专业学位硕士生在校内住宿,学生原则上需自行安排住宿。南京大学原则上不提供专业学位硕士生校内住宿,但会给予适当的交通补贴。

近年来,名校考研热持久不衰,带来的结果之一是积压了大量往届考生。

“全国每年约500万本科应届毕业生,考上研究生的不足25%,很多学生失利后并不甘心,会选择来年再考,如此一届一届积累了大量往届考生。”网易有道考研项目总经理甘源说。

往届考生的比例很大。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任黄杰渝近日披露的数据显示,该校录取2023级研究生1490人,其中应届生731人,占49.06%;往届生759人,占50.94%。

甘源认为,考研正在出现高考化趋势,即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考生之间的竞争力差距较大,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

2023年考研,高分考生扎堆。往年考研初试后,不同专业的国家线一般有升有降,但是2023年初试没有任何专业的国家线下降。

但考研的形式明显不同于高考,其中之一是研究生有大量的推免生。推免是成功攻读985名校研究生的重要途径,很多名校接收推免生的比例接近甚至达到招生总额的50%。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2023年考研计划接收推免生2917人,占总计划的4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2023年推免资格的本校本科生仅925人,这意味着有大量推免生来自外校。

目前国内有三百多所高校具有推免资格,除了“双一流”高校,还包括一些地方高校。有研究显示,地方高校获得推免资格的本科生,倾向于选择更高层次的高校或专业更强的高校深造。

“初步统计发现,2023年部分专业尤其是学术学位研究生的推免比例有所提升。”甘源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当然,对于很多地方高校来说,也出现了“推免生源流出大于流入,流出生源比流入生源更优秀”的局面。

火爆的报录比

此前,地方高校,尤其是“双非”高校的优质生源大量流向985名校,但近年来,“逆向考研”流行起来。

近日,多所“双非”高校公布了2023年考研录取情况。

武汉科技大学2023级硕士研究生新生总数3188名,来自“双一流”高校的新生有64所高校的159人,其中来自985高校、第一志愿报考武汉科技大学、被录取的有8人,他们分别来自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中山大学等,考入了武汉科技大学的医学院、机械自动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

昆明理工大学的2023级研究生新生中,有92人本科来自985高校,包括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这四所C9高校。

深圳大学研究生新生中出现了一大批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的学生,来自“双一流”高校及本校的生源占41%,创历史新高。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23年考研的报考生源中,来自“双一流”高校的考生有602人,主要毕业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录取人数却只有215人,也就是说,有64.3%的“双一流”生源被淘汰。

中公教育相关人士认为,这更像是一种务实的选择。更大的“确定性”,是这个选择可以预见的结果。学子们,卸下了名校的光环,敢于破除唯学历论,抛开对学校实力的整体评价,结合自身能力进行考研以及职业规划,主动做出了适合自己的判断。

“以往有的考生常采用报考录取分数线较高学校,落榜了再申请调剂其他学校的策略,但在考研竞争加剧的形势下要充分考虑到调剂失败的风险。”黄杰渝认为。

甘源认为,这一现象是考研群体底线思维的体现。“以前给学生做考研规划,学生主要关心读完研究生就业怎么样,未来怎么样,现在被问到更多的是难不难考。”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本科生从考上名校研究生变为考上研究生?甘源认为,根本原因是就业。

可以发现,受到985名校本科生青睐的“双非”高校,大多位于广州、深圳、杭州、武汉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心城市,这里就业形势看好。

实际上,“双非”高校只有个别突出的专业受到“逆向”青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23年考研的总体报录比为5.2:1,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物流工程与管理等专业的报录比超过10:1。

河北医科大学10月17日公布了2023年考研各专业报名情况,外科学(烧伤)、放射影像学等专业的报录比超过了10:1,临床检验诊断学的报录比甚至高达37:1,但医学药理学、放射肿瘤学等10个专业截止到10月16日也无人报考。

今年2月,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名单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双一流”重点在“建设”,学科为基础,而不是人为划定身份、层次,派发“帽子”,更不是在中国高校中划分“三六九等”。新阶段“双一流”建设应当坚持以学科为基础,淡化身份色彩,探索自主特色发展新模式,引导各高校在各具特色的优势领域和方向上创建一流。

河北工业大学研招办主任李响近日提醒考生,报录比参考意义有限,整体报录比不代表某个专业的报录比,考生应根据自身的兴趣志向、学业水平,进行综合考量并填报志愿。

(作者:王峰 编辑:包芳鸣,见习编辑张铭心)

免费留学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微信沟通 一键拨打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