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网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广告:“家庭教育指导资格证”7980元代考包过、“碳排放管理高级证”兼职挂靠月入过万元、“整理收纳名师培训”10天速成取证……而这实际上是一些培训机构假冒权威机构名义制造的“山寨证书”。此类“山寨证书”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如何规范职业培训市场秩序已然成为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
近年来,一些机构以“高薪挂靠”“短期速成”等名义诱骗消费者,发放各类“山寨证书”,违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一、概述现象,给予评价
对于一些培训机构通过诱骗消费者违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发放“山寨证书”的现象,让我感到痛心和愤怒,也让我看到了当前职业培训市场确实还存在缺陷,规范职业培训市场秩序已经迫在眉睫。
二、分析现象所带来的危害
(一)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此类培训班的费用,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笔不低的费用,同时培训时间短的可能几天,长的甚至存在培训一两年都没有通过的情况,这其中也耗费了巨大的时间成本。在大量的“时财”消耗的前提下,最终换来的却是“山寨证书”,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严重扰乱职业培训市场秩序。职业技能培训是很多年轻人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渠道,同时一些国家规定的职位必须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获得技能等级证书后方可上岗。而一些违规职业技能培训的开展,严重损害了职业培训行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与公信力,不利于职业技能培训行业的发展,严重扰乱了职业培训市场。
三、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培训机构与消费者信息不对称。一些消费者对各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性质、背景并不了解,对人社局公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也缺乏认知。还有部分消费者错误认知“高薪挂靠”,存在“轻轻松松赚大钱”的错误思想,而被培训机构所利用,进行诱骗。
(二)新职业的相关政策存在空白。随着市场经济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新业态,新职位不断涌现,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其背后的各项政策依然还存在空白期,缺乏统一的职业技能标准和评价机制,部分培训机构凭借其他职业的资格证书炮制所谓的新职业资格证书,用来牟取非法利益。
(三)监管、查证、维权的难度大。随着疫情的常态化,大多数培训机构都将报名和培训转移到了线上。而线上报名、线上培训虽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消费者,但也存在查证较难,维权不便的问题,甚至部分线上的培训机构,在线下根本找不到具体地点,这也使得相关部门在监督管理上存在难点。
四、如何规范职业培训市场秩序
(一)扼杀“违规培训”的不良风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相关部门可以积极开展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的专项整治行动,对存在违规操作,夸大宣传等乱象的培训机构依法依规进行处罚,责令其停业整改,并将结果进行公示,警示其他培训机构,遏制不良风气的蔓延。
(二)提高消费者对“职业技能培训”的认识。一方面相关部门可以进学校、入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专题讲座,邀请正规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讲解,学会识别骗局。另一方面用好线上渠道,通过拍摄抖音小视频,推送新闻稿的形式,将常见的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提高消费者的警惕心理,端正消费者对于职业技能培训的认识,谨防陷入“培训陷阱”。
(三)完善新职业的配套设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可以积极联合新行业的从业人员共同讨论,确定新职业的职业技能标准和评价机制,并在官方的渠道进行公示,及时填补“空缺”,不让不法分子“有洞可钻”。